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大學生與空間改造
Space Reform 
開課學期
107-2 
授課對象
工學院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授課教師
畢恆達 
課號
BP5017 
課程識別碼
544 U18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2,3,4(9:10~12:10) 
上課地點
工綜313 
備註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30人
外系人數限制:13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72BP5017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一、課 名:大學生與空間改造
二、課程編號:544 U1800
三、學 分 數:3
四、授課老師:畢恆達 hdbih@ntu.edu.tw
五、上課時間及地點:每週三早上第123節,工學院大樓313室
六、課程概要:

課程簡介
在新自由主義的空間發展模式下,空間成為獲利、累積財富的商品,而不是生存、交流與成長的基地。我們一直在預支後代的有限自然資產。內政部長李鴻源向青年學生說:「抱歉,二○三○年交到你們手上是個爛攤子。」並表示台灣未來將面臨缺糧、缺水、缺電、水汙染等嚴峻考驗。臺灣已是核能電廠密度最高的國家、美麗海岸成為「肉粽」的填充場、22K的年輕人一輩子不吃不喝恐怕也買不起台北市的住宅… 面對這樣的空間浩劫,年輕人可以積極主動做些什麼呢?
本課程藉由國內外實地的空間改造經驗實例分享,希望達到以下三個目的:(1)學習對於空間議題的理解與分析。(2)演練空間改造的策略與方法。(3)從前人的經驗,激發關注生活空間的熱情。
案例儘量選擇台灣本土(城鄉所校友)且以年輕人為參與主力的空間改造運動,並涵蓋不同尺度、議題、運動方式的空間。

2/20 課程簡介
2/27 台大校園文化資產詮釋(楊松翰)
3/06 土溝社區(曾旭正)
3/13 用音樂做運動(陳柏偉)
3/20 玖樓(潘信榮)
3/27 兩佰甲(楊文全)
4/03 溫書假
4/10 歷史保存(凌宗魁)(期末作業主題繳交初步大綱)
4/17 從無殼蝸牛到崔媽媽(呂秉怡)
4/24 萬華社區小學(陳德君)
5/01 如何改變世界、街頭精神、Yes Man(學生報告)
5/08 學生運動與媒體(何榮幸)
5/15 好食機(謝昇佑)
5/22 兒童遊戲場(特公盟)
5/29 自己建國、空屋筆記、反地產霸權(學生報告)
6/05 (待定)
6/12 修課同學期末報告
6/19 修課同學期末報告

修課要求
(1)參與課堂
(2)每週繳交上課心得(個人)
(3)依修課人數分組。每一組選定二個演講主題,事先閱讀網路上關於該講者的報導,準備課堂發問的問題。經演講者同意後,上課錄音。演講過後,由該組負責依據逐字稿寫兩篇文章,一篇是500字的簡介,另一篇是約五千到一萬字的報導文章。這兩篇文章,將放在城鄉所的網頁上。(目前看來約有20人修課,有11位講者。一組約3人,可以分成6組。)
(4)每一組認領一本(組)書籍在課堂上報告。
(5)期末計畫(以組為單位):想出一個改造空間的計畫(還不必實現)

參考書目
劉子銘、楊松翰、蔡明達、劉建甫(2010)《Hi! NTU 解讀臺大的82個密碼》。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林文浹(2008)《營造社區的藝術:土溝農村美感歷程(2001-2006)》。台北: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雅雯(2014)《村是美術館、美術館是村:台南土溝藝術場域擴張經驗》。台北: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啟正、凌宗魁(2018)《福爾摩沙的西洋建築想像》。台北:玉山社。
何榮幸(2014)《學運世代:從野百合到太陽花》(全新增訂版)。台北:時報文化。
McKay, G.(編)(2008)《自己幹文化:派對與革命》(黃孫權譯)。台北:破周報。
Klein, N.(1999/2003)《No logo》。台北:時報文化。
Flintoff, J.-P.(2013)《如何改變世界》。台北:先覺。
Crawshaw, S. (2018)《街頭精神:抗議及餓搞的力量》。台北:開學文化。
Hynes, M., Sharpe, S., & Fagan, B. (2007). Laughing with the Yes Men: The politics of affirmation. Continuum: Journal of Media & Cultural Studies, 21(1), 107-121.
Shimp, T. (2013). The politics of pranking: The Yes Men culture jamming and disruptive rhetoric.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龐一銘(2011)《就係唔幫襯地產商》。香港:上書局。
潘慧嫻(2010)《地產霸權》。香港:天窗。
楊宗翰(2017)《空屋筆記:免費的自由》。台北:布克文化。
坂口恭平(2017)《第一次自己建國就上手》。台北:時報。
松本哉(2018)《大笨蛋造反指南》。台北:行人。
張瀞文、顧瑜君(2018)《五味屋的生活練習曲:用態度換夢想的二手商店》。台北:親子天下。

參考影片
Banksy (Director) (2010).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New York: Paranoid Pictures.
Gabbert, L., & Schein, J. (Director) (2012)《熟男減碳日記》(No impact man)。台北:CNEX。
Jhally, S. (Director) (2003). No logo. Northampton, MA: Media Education Foundation.
JR (2011). TED Prize: One wish to change the world. http://www.ted.com/talks/jr_s_ted_prize_wish_use_art_to_turn_the_world_inside_out.html
Sharpe, J. (Director) (2001/2008).《文化干擾》(Culture Jam)。台北: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Smith, C., Ollman, D., & Price, S. (Directors) (2005) The Yes Men. Los Angeles: MGM Home Entertainmen.
The Yes Men (Director) (2010). The Yes Men fix the world. London: Channel 4.
Thurn, V. (Director) (2011).《食物墳場》(Fresh from the trash)。台北:公共電視。
黃孫權(導演)(2008)《我們家在康樂里》。台北: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其他輔助說明
潘慧嫻(2010)《地產霸權》。香港:天窗。
作者潘慧嫻曾經從事地產業,以自身的經驗為分析基礎,剖析香港地產業的運作與結構。分析時序從香港殖民政府時期橫跨至特區政府,公部門的政策如何導致房價大幅提昇的後果。原書英文版於2005年出版,2010年中文版出版。「地產霸權」後來也被引伸用以形容香港房地產市場以及經濟被大型地產商壟斷的現象,也是2011年香港七一遊行主題之一。

Klein, Naomi(1999/2003)《No logo》(徐詩思譯)。台北:時報文化。
Naomi Klein於本書中剖析知名品牌如何征服世界,對此現象提出深刻反思。知名品牌挾著雄厚的資本統一世人的消費習慣,卻也傷害了異文化的豐富性。「多元文化主義」在此脈絡下也只是更多可供消費的商品的同義詞。知名品牌在全球風行性,背後生產的勞動者的薪水卻依然無法讓他們維持日常生活。即使情況如何嚴謹,Naomi Klein也認為反全球化的風潮也正在蓄勢待發,進行反撲。

McKay, G.(編)(2008)《自己幹文化:派對與革命》(黃孫權譯)。台北:破周報。
George McKay(1998)收集了各種行動者自己書寫的歷史和反省。展現了九○年代反文化如何將制度化下的失業者不自由及被限制的快感轉化成多樣、正面的歡樂嘉年華革命。本書在製造上也非常另類,未裁邊裸露的粗糙裝幀、封面用工業厚膠帶徒手貼出”DIY”字樣,創造手感與街頭味道,並結合粗糙灰紙板,表現未經修飾的草莽原始革命精神。

龐一銘(2011)《就係唔幫襯地產商》。香港:上書局。
「就係唔幫襯地產商」就是不光顧地產商的意思,作者龐一鳴在以專做一些特別奇怪的事出名,他原來也幫很多商業機構做一些培訓工作,但是後來他的旅遊經驗使他覺得香港的生活太變態了,決定實施一種另類生活方式。在這本書裡就做了一個實驗,能不能夠一整年不讓這些人賺他一毛錢,進行另類消費者運動。地產商和背後商業集團間的複雜關係,使他在實驗的最後發現很難成功。但依然提供很多視野從生活的細節中反抗房產的霸權。

The Yes Men
世界有名的惡搞團體「The Yes Men」由四位維護人權、反全球化、反霸權的活躍份子組成。專門針對危害、侵犯人權的組織或大企業進行有計畫的惡搞。目前有二部紀錄片紀錄他們的惡搞活動。”The Yes Man”(2003)是他們如何透過架設假的WTO網站,回答來自各國的問題,甚至派出代表參與會議,成功的惡搞了WTO的真實紀錄。在” The Yes Men Fix the World”(2009)一片中,他們則與《華氏911》的剪接師合作,化身跨國企業發言人、政府官員,揭露政府的顢頇,並騙倒BBC在全球三億觀眾面前接受現場專訪。

社情漫畫(鴻鴻):
概念來自於倫敦海德公園的演講角,只要拿著木箱誰都可以發表演講。鴻鴻發起召集了多位年輕創作者,以圖像、漫畫的方式表達對各種社會議題的關心。內容包含了流浪動物、核能、都更、性別、稅改與全球化等。

街頭詩(鴻鴻):
是種走上街道的創作方式,詩直接寫在或是貼在牆上、門上,有時還會配上簡單的圖畫。創作者不一定是詩人也有可能是一般的民眾。詩的內容通常不長,而且描寫的主題和內容都具有很強的公共性企圖。

我的小革命(黃哲斌、何榮幸):
2008年中國時報恢復設置調查採訪室,當時的採訪室主任何榮幸召集團隊成員,從2009年起,每週六固定推出「我的小革命」專版。報導各領域小人物努力打破傳統的故事,鼓勵更多人以實際行動來改變社會。

台大校園文化資產詮釋(楊松翰、劉子銘、蔡明達):
台大學生自主籌備辦理之課程,前身為2002年時的「校園導覽隊」,將導覽與解說結合,讓大學生進一步關心校園。在學生的努力下於92學年度第一學期正式開課,開創學生團體開設通識課之首例。除了演講課程了解校園人文歷史、生態等環境外,也透過實際課的設計,讓學生從做中學,主動關心校園環境。

新女廁運動(彭渰雯、畢恆達):
廁所是衡量一個社會性別平等的重要指標。過去的廁所規劃與設計,無論區位、數量、品質都大有問題。在台大廁所總體檢之後,1996年大專全女聯推動了新女廁運動,讓政府和社會大眾意識到台灣公共空間中女廁數量與質量上的不足,進而促成建築技術法規的修改。
再加上世新大學無性別廁所之實例,以及美國大學推動無性別廁所之經驗。
彭渰雯(2005)〈從女廁運動到無性別廁所:一個參與者的反省〉。畢恆達等(編)《性別與空間之教學、研究與政策十年回顧與前瞻》(頁68-81)。臺北: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幸別與空間研究室。

同志空間行動陣線:
1996年台北市政府推動「首都核心區」的歷史保存計畫,冀望透過更新計畫要將同性戀從新公園驅離,而另於西門紅樓戲院舊址設立同性戀俱樂部。同志團體一方面要保存新公園的同志空間與歷史集體記憶,一方面不希望紅樓戲院成為圈限同性戀的「貧民窟」,於是組成「同志空間行動陣線」進行抗爭。此項行動,後來間接催生了「臺北二○○○同志公民運動」,三年後又促成了首次的台灣同志大遊行。

滑板與跑酷
滑板活動就像是在陸地上進行衝浪運動,站立其上的人需以雙腳、腰力、身體重心與平衡的轉移來操控滑板。在滑板族的眼中,都市建築專業所設計的空間,取得了全然不同的意義。阻礙變成了通道。跑酷又稱城市疾走,是一種誕生於法國的極限運動。跑酷將城市環境視為訓練場所,日常設施(如圍牆、屋頂、樓梯)等障礙物變成前進的跳板。它不只是技術,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Blek, JR與Banksy
Blek le Rat是歐洲紙模塗鴉的先鋒。1981年,他以模版在巴黎街頭複製了上千隻老鼠塗鴉,藉這種生活性的主題凸顯巴黎的社會問題。熱中社會運動的Blek強調塗鴉和城市、人物、生活的連結,也為歐洲當代塗鴉帶來了左翼色彩。
JR為法國塗鴉藝術家,擅長使用攝影進行塗鴉,將照片轉成巨幅海報貼到牆上,藉以傳達、控訴或質疑議題及想像,呈現世界真實樣貌並促進社區、文化、世界的對話。如陳列巴勒斯坦及以色列人民的肖像,強調彼此的類同;捕捉貧民窟孩童肖像,強調巴西貧民區及毒梟的問題;以女性肖像向平凡而偉大的女性致敬等。
Banksy一位匿名的英國塗鴉藝術家,作品經常帶有諷刺意味。擅於使用塗鴉表達他的政治企圖,用藝術的方式發表社會評論,作品遍佈在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街道、牆壁與橋樑。

宜蘭經驗(黃聲遠)
宜蘭經驗一詞是從陳定南擔任縣長時所發展出來的。其內涵是配合宜蘭本地的特殊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以達成環保立縣,觀光立縣及文化立縣的目標。和其他縣市追求經濟發展的情況十分不同。這樣的概念影響了宜蘭縣的發展,也包含在建築設計上,如黃聲遠建築師強調房子與土地的關係,從本土文化發展出特殊的台灣地域性建築。

大猩猩綠色游擊隊:
是由台北市第十一屆青年社區規劃師與相關議題關注者發起的團體,主要關注人與食物、土地的關係、台灣都市空間議題及都會型社區營造課題這三個主題。突擊的對象是土地和人的心,所以會在閒置的國有土地種菜及說明,喚起大家對空間及市民使用權的關心。

無殼蝸牛、崔媽媽租屋、搬家公司評鑑(呂秉怡):
1989年,由於房價不斷上漲,爆發了無殼蝸牛運動,當時有上萬人夜宿忠孝東路。在當時的運動中也催生了崔媽媽基金會,主要目的在於打破租屋仲介壟斷資訊,避免房租被人惡意哄抬。另外也提供老人、殘障等弱勢租屋的協助服務。崔媽媽也於1996推出搬公司評鑑的服務,希望透過評鑑找出好的業者,導正民眾對搬家業者的不良印象,讓搬家民眾感到安全。

社會企業-好食機農食整合公司(謝昇佑)
他們認為在一個飲食正義的社會,「農」與「食」之間,應該是整合,而不是分離。消費者對飲食產品的消費,應該包含對生產、加工、銷售整個過程的完整瞭解。新的消費方式讓消費者不只是消費農產品或加工食品,而是參與整個農作與生產加工的過程。希望透過消費推廣理念,及讓消費者參與體驗式經濟。

德國的剩食團體


康樂里拆遷(楊長苓)
康樂里位為一遍低矮的房子,1949年後許多老人或榮民住在那裡,是許多本省人、外省人緊密相連的社區。後來被劃訂為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面對沒有完善的安置規劃,引發了台大城鄉所師生的關注,發動了反對「綠色推土機」的都市社會運動。但於1997年三月三日,當時的台北市政府違反「先建後拆」的承諾,暴力拆除了「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的住戶。

文萌樓
文萌樓建於1925年,是當時的公娼館。在台北市廢娼時,也是當時公娼自救運動的總部。廢娼後仍由日日春協會經營,持續對公娼阿嬤們的關懷及妓權運動的推動。2006年文萌樓指定為市定古蹟,但目前文萌樓被劃入都市更新範圍,且2011年轉賣後新屋主要求日日春遷出辦公室,文萌樓的歷史保存和文化價值,都面臨威脅。

樂生療養院
樂生療養院從日治時期就做為漢生病患的隔離場所,一直到國民政府來臺後的早期都仍帶有對漢生病的誤解,採用「強制收容,絕對隔離」的政策。這塊監禁的空間,在院民們的互助努力下,透過空間的營造產生家的認同。後來樂生院被劃定為捷運機廠預定地,面臨全面拆遷的困境,引發了保留運動,爭取院民的居住權和歷史建物的保留權。保留運動的結果爭取到了部分保留的方案,但由於捷運開挖坡角的工程,使得樂生院新舊院區都出現裂縫,反映地質狀況的不穩定,有全面走山的危險,目前運動仍在持續進行中。
 

課程目標
123 
課程要求
待補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待補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4週
3/13  用音樂做運動 
第14週
5/22  特公盟